乙状结肠癌出现造瘘是处于哪个阶段

刘燕文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乙状结肠癌出现造瘘通常提示疾病已经进入中晚期阶段,可能为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期。具体需要结合患者的病理分期及临床表现来判断。

1.造瘘的常见原因:

当肿瘤体积增大压迫或直接堵塞肠腔时,可引起梗阻,导致无法正常排便,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造瘘以缓解症状。肠梗阻在乙状结肠癌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中晚期病例中。

如果肿瘤侵袭周围组织或器官,导致大范围手术切除,肿瘤所在的肠段可能无法直接吻合,此时也需要通过造瘘实现肠道功能。

在某些病例中,晚期肿瘤侵犯血管或淋巴系统,导致广泛转移后,全身情况不允许进行根治性手术,造瘘可作为姑息治疗的一部分。

2.疾病分期与造瘘的关系:

根据国际通用的分期系统,癌症按照T(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N(淋巴结受累情况)和M(远处转移)进行分级:

T3或T4阶段:肿瘤已突破黏膜或侵入周边器官,可能导致梗阻或严重并发症。

N阳性:区域淋巴结受累,提示疾病已扩散至局部更广泛的区域。

M1阶段:远处转移,如肝脏、肺或腹腔内扩散,也可能伴随肠功能障碍。

造瘘往往出现在T3/T4及以上分期,尤其是当局部病变无法通过保肛手术解决时。

3.手术目的与造瘘的意义:

一些造瘘仅为暂时性的,目的是在术前处理急性梗阻,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再进行二期手术还纳。

对于晚期或无法根治的患者,造瘘则可能成为永久性措施,用以提高生活质量。

乙状结肠癌患者一旦需要造瘘,表明疾病已对肠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和术中评估,可以进一步明确病程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