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肠术后出现大便暗红色是怎么回事

刘娟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截肠术后出现大便暗红色可能提示存在消化道出血等情况,需要重视并及时就医。以下是相关原因及可能机制:

1.残余手术创面渗血

截肠术后,消化道的吻合口或周围组织可能在愈合过程中发生轻微渗血。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大便颜色较深,但一般量不多。如果出血量增加或持续时间较长,则需要进一步排查。

2.吻合口溃疡或炎症

在手术后的恢复期,由于局部血供变化或外力刺激,吻合口处可能发生溃疡或炎症,从而导致少量出血。这类问题容易导致暗红色或黑褐色粪便。

3.胃肠道黏膜损伤

术后使用某些药物(如抗凝药、非甾体抗炎药)或者机械性刺激,可能会引起胃肠道黏膜损伤,进一步导致消化道出血,表现为暗红色大便。

4.术后并发症

较为严重的情况可能包括吻合口瘘、血管破裂等,这些情况可以导致明显的消化道出血,甚至伴有其他症状,如腹痛、乏力或低血压。

5.食物或药物影响

某些食物(如动物血制品、深色浆果)或铁剂、铋剂等药物可能会改变大便的颜色,虽然并非真正的出血,但容易与之混淆。

6.其他潜在疾病

如术前存在未明确诊断的消化道病变(如息肉、肿瘤、溃疡等),术后可能因病情进展而导致出血,尤其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结合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判断,例如是否伴随腹痛、头晕、乏力等全身表现,并及时通过血常规、大便隐血试验以及内镜检查等明确诊断。同时,应避免自行服用止血药物,以免掩盖真实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