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经常选用治疗胃部疾病的穴位是什么

吕涛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在中医临床上,治疗胃部疾病常用的穴位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穴位:

1、中脘穴:位于腹中部、上腹正中线下缘,是治疗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的常用穴位。

2、食窦穴:位于脐旁2寸,可用于治疗脘腹痞闷、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问题。

3、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尖向内翻时,髌骨上缘与胫骨前外侧之间凹陷处,对调理脾胃功能、舒缓胃肠道症状有一定效果。

4、足三里穴:位于下腿前外侧,距胫骨下缘3寸,对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有益。

5、关元穴:位于腹部下脐3寸,可用于调和胃气,缓解胃脘不适症状。

以上列出的穴位是中医治疗胃部疾病时常用的穴位,通过按摩或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缓解胃部不适等症状,进行穴位按摩或针灸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以确定适合疗法并避免风险。

另外,中医治疗胃部疾病需综合考虑个体情况、症状表现等因素,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