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休息和抬高:受伤后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压力加重损伤,应将脚抬高至高于心脏的位置,以减少血液流入受伤区域,从而减轻肿胀。
2.冰敷: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3-4次。用毛巾包住冰袋,以防冻伤皮肤。冰敷可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组织液渗出,缓解肿胀和疼痛。
3.加压包扎:用弹力绷带包扎受伤部位,可以限制肿胀的扩大,但需要注意包扎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适度的加压有助于减少肿胀并提供支撑。
4.药物治疗:口服或外用含非甾体抗炎药的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可有效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根据个人情况和医嘱使用,注意可能的副作用。
5.热敷:在受伤48小时后进行热敷,有助于增加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吸收。每次热敷时间约为15-20分钟。
6.按摩和理疗:通过专业的按摩和理疗可促进淤血吸收和组织修复。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7.逐步恢复运动:症状改善后,循序渐进地恢复活动,增强踝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避免再次扭伤。
合理的护理步骤能有效帮助脚踝消肿化瘀,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措施。如出现严重疼痛、不能负重或疑似骨折等情况,需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