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辅助化疗:对于肠癌三期患者,术后建议进行辅助化疗以清除可能残留的微小癌细胞,降低复发概率。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FOLFOX(5-FU、亚叶酸和奥沙利铂)或CAPOX(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治疗周期通常为6个月,具体时间需根据个体耐受性调整。
2.靶向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类型或高风险患者,可以考虑联合靶向药物,如贝伐单抗或西妥昔单抗。这种治疗需要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肿瘤是否有相应的靶点突变,如RAS或BRAF基因状态。
3.免疫治疗:对于具有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的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可能在某些病例中有效,但这类治疗在肠癌中的适用范围较窄。
4.影像学随访与标志物监测:术后需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腹部CT、胸部影像以及CEA肿瘤标志物监测,通常每3-6个月一次,以便尽早发现复发迹象。
5.大肠镜检查:由于肠癌患者存在再次发生息肉或新发癌症的风险,术后应每1至3年进行一次大肠镜检查,频率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术后治疗方案应依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分期及分子特征等综合制定。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副作用并及时处理,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