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 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调整饮食
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建议每日摄入约25-30克膳食纤维,可选择全谷物、豆类、坚果以及新鲜水果蔬菜,如苹果、梨、红薯、菠菜等。
保证水分充足:每日饮水量应不少于1500-2000毫升,尤其在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后更需注意水分补充,以防纤维过多导致肠道堵塞。
添加润滑性食物:适量进食富含脂肪酸的食物,如亚麻籽油、橄榄油,能软化粪便,促进排泄。
2.建立规律排便习惯
设定固定时间:每天固定时间如早晨起床后进行排便,有助于形成生物钟。
不憋便:当有便意时应立即上厕所,长期憋便会削弱直肠的敏感性,加重排便困难。
正确体位:采用蹲位或在坐马桶时垫高双脚,这种姿势更符合人体的解剖结构,方便肛门肌群放松。
3.适当运动
每日保证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瑜伽等,能够刺激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腹部按摩:以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揉腹部,每次5-10分钟,有助于促进肠内容物向下移动。
4.必要时使用辅助措施
短期使用药物:偶尔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容积性泻剂(如膳食纤维补充剂)、渗透性泻剂(如乳果糖)等,但避免长期依赖。
改善肠道菌群:通过益生菌补充剂或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调节肠道微生态,提高排便质量。
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合理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即可改善排便问题。如果症状持续存在,需警惕可能的器质性疾病,如肠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