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血管瘤微创手术的执行过程如何

郭仁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脊椎血管瘤微创手术是一种通过小切口或针孔介入的方式治疗脊椎血管瘤的技术,通过减小手术创伤来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

1.术前准备:通常会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扫描,以准确定位血管瘤的位置和大小。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一般为局部或全身麻醉。

2.手术过程:

医生在影像导引下使用专用的穿刺针或导管精确到达血管瘤部位。

常见的微创技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射频消融术。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是通过穿刺针注入骨水泥以稳定脊椎,并减少血管瘤出血风险;射频消融术则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量,以破坏异常的血管组织。

整个操作过程中,实时影像监控确保精确度和安全性。

3.术后管理:手术后通常需要短时间的留院观察,以确保无并发症发生。患者一般在24小时内可以下床活动,术后数周内逐渐恢复正常活动水平。

这一微创手术方法因其创伤小、恢复快以及降低出血风险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轻中度症状的脊椎血管瘤患者。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需要专业医师进行全面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