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病情评估:
在使用生物制剂前,必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活动度进行全面评估。通常会使用DAS28评分或其他指标来判断疾病处于活动期还是缓解期。如果病情活动较高且传统药物(如甲氨蝶呤)效果不佳,可考虑生物制剂。
2.感染风险:
生物制剂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因此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在开始治疗之前,需要筛查潜在感染,如结核病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期间也需定期监测感染迹象,如发热、咳嗽或局部红肿等。
3.既往治疗反应:
如果在过去一年中,使用常规抗风湿药物控制病情不理想或副作用显著,可以考虑升级至生物制剂。但这需要与风湿科医生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后决定。
4.生物制剂种类选择:
常见的生物制剂包括TNF-α抑制剂(如依那西普)、IL-6受体拮抗剂(如托珠单抗)等。不同类型的生物制剂适用于不同的患者类型,根据具体病情特点和耐受性选择合适的药物。
5.接种疫苗时间安排:
在开始生物制剂治疗前,建议完成相关疫苗接种,如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以降低因免疫抑制而导致感染的风险。活疫苗(如麻疹疫苗)通常不推荐在使用生物制剂期间接种。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使用生物制剂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定期复诊并监测安全性,发现异常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