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基础代谢率下降: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基础代谢率通常会有所下降。基础代谢率是指身体在静止状态下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消耗。如果基础代谢率降低,对能量的需求减少,即使食物摄入量减少,身体也可能感受不到明显的饥饿。
2.饮食结构变化:一些减肥方法强调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或高纤维饮食,这些饮食模式能够增加饱腹感。例如,高蛋白食物可以促进饱腹激素的分泌,而高纤维食物可以延缓胃排空,从而延长饱腹时间。
3.激素水平影响:饥饿感受受到体内多种激素的调节。例如,瘦素和胰岛素等激素对食欲有抑制作用;而如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或甲状腺功能改变,也可能导致食欲减退。
4.情绪因素:压力、焦虑或其他情绪波动可显著影响食欲。有时情绪上的改变会使对饥饿信号不敏感。
5.肠道菌群变化:肠道菌群在调节新陈代谢和食欲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某些饮食习惯或使用抗生素可能打破正常肠道菌群平衡,进而影响饥饿感。
6.生理或心理适应:长期减少摄入量后,身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这种状态,从而在心理上减少了对饥饿信号的反应。
如果这种现象持续出现并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如疲劳、体重急剧下降、月经不规律等,应考虑咨询专业医生以排除潜在健康问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均衡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