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管状绒毛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水平切缘及基底切缘均未见肿瘤累及,如何治疗

2025-06-06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燕文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乙状结肠管状绒毛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并局灶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且水平切缘及基底切缘均未见肿瘤累及的情况下,通常推荐采取监测和进一步评估的策略。

1.病理特征:乙状结肠腺瘤是结肠中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它可能会发生恶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表示细胞出现异常,但尚未达到癌症状态。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提示较高的潜在恶变风险。

2.切缘情况:报告中提到水平切缘及基底切缘均未见肿瘤累及,这意味着在手术切除过程中,肿瘤已被完整切除,没有残余病变。这是一个积极预后因素。

3.后续管理:

定期随访:应安排定期随访,包括结肠镜检查,以观察任何可能的复发或新发病变。一般建议每3至5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生活方式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消费、戒烟限酒等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

药物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作为化学预防手段。

保持长期监测和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降低后续风险至关重要。继续与医务人员沟通,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变化。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