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肛门有个小肉疙瘩怎么回事

龚海红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宝宝肛门出现小肉疙瘩,常见的原因可能是痔疮、肛门皮赘或肛瘘等情况,需要结合具体症状和病史进行判断。如果宝宝没有明显不适,可暂时观察,但若伴随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

1.痔疮

痔疮是肛门静脉曲张引起的小肉疙瘩,以外痔多见。通常会在排便时加重,尤其伴随便秘的宝宝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的小肉疙瘩可能柔软,有时用力排便后会变大,并可能伴有肿胀或疼痛。

2.肛门皮赘

皮赘是由于局部肛门皮肤受到摩擦或损伤后形成的柔软增生组织。这种情况一般不痛不痒,但肉疙瘩较固定且质地柔软。如果宝宝有长期便秘或肛周反复感染的病史,可能会增加这种风险。

3.肛瘘

肛瘘是肛周感染未完全治愈,导致感染通道形成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肛门附近出现一个或多个小疙瘩,可能会有流脓或反复破溃的情况。该情况多见于新生儿或婴幼儿,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反复肛周感染有关。

4.肛裂遗留的纤维结节

如果宝宝近期有肛裂病史,裂口愈合后可能会在肛周留下一个小结节。这类疙瘩一般无特殊症状,但需要关注排便是否恢复正常。

5.其他罕见原因

如局部皮肤增生、毛囊炎或者皮肤肿物,也可能形成类似的小肉疙瘩。这些情况相对少见,但不排除可能性。

保持宝宝的肛周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使用纸尿裤,并注意调整饮食以预防便秘。如果伴随红肿、疼痛、排便困难或持续变化,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