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息肉的发生率:术后定期肠镜检查中,发现新的息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这是因为腺瘤性息肉与结直肠癌存在密切关系,人群中大约20%-30%的人会在某阶段发展出腺瘤性息肉,而术后患者本身就属于高风险人群。
2.息肉的类型:
增生性息肉:通常为良性,不容易转变为恶性。
腺瘤性息肉: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病变可能预示癌前病变,需更密切随访。
锯齿状息肉:部分锯齿状息肉也具有癌变潜力,特别是位于右侧结肠的大型锯齿状病变。
3.息肉大小与风险:一般来说,息肉越大(超过10毫米),或者数量越多,其癌变风险越高。如果息肉较小且为单发,通常问题不大,但仍需去除并送检以明确病理性质。
4.术后随访的重要性:结肠癌术后患者属于高风险人群,根据指南建议,多数术后患者需要在手术后1年行首次结肠镜检查,此后每3-5年或依据检查结果调整随访频率。
5.息肉形成的可能因素: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高脂肪摄入、体重超标、吸烟、酗酒等均可能增加息肉的发生风险。遗传背景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炎性肠病史也可能导致息肉复发风险更高。
定期复查和明确息肉性质是关键,若病理提示为高风险息肉,应遵医嘱调整随访时间,并优化生活方式以减少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