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起源和病理:
肾癌主要指肾脏中的恶性肿瘤,以肾细胞癌最为常见。这类癌症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通常起源于位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可能导致儿茶酚胺(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过量分泌。
2.临床表现:
肾癌的典型症状包括血尿、腰部或腹部疼痛,以及可触及的腹部肿块。早期肾癌常无明显症状。
嗜铬细胞瘤由于过量分泌儿茶酚胺,会导致高血压、心悸、头痛、多汗等症状,并且这些症状经常呈发作性。
3.诊断方式:
肾癌的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扫描或MRI,以及组织活检以确认癌症类型。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则主要依靠尿液或血液分析以检测儿茶酚胺水平的升高,同时使用影像学手段确认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4.治疗方法:
对于肾癌,外科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尤其是在肿瘤未扩散时。某些情况下可采用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疗法。
嗜铬细胞瘤常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在手术前后,患者可能需要用药物管理血压和控制症状。
尽管两种疾病都涉及肾脏功能,但它们的病因、症状和治疗策略截然不同。了解其异同对于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十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