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 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能够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建议每日摄入膳食纤维25-30克,可选择富含纤维的食物,如:
全谷类:燕麦、糙米、全麦面包。
蔬菜:菠菜、胡萝卜、西兰花。
水果:苹果、梨(连皮吃)、香蕉、草莓。
豆类:红豆、黑豆、鹰嘴豆。
2.补充液体
充足的水分有助于软化粪便,减少便秘的发生。每天至少饮用1.5-2升的水。如果已经出现大便干结,适量增加液体摄入可能会更加有效。
3.适当增加油脂摄入
偏少油脂的饮食可能导致排便困难,适量摄入健康脂肪来源可帮助润滑肠道。推荐使用橄榄油、亚麻籽油或坚果作为膳食中的脂肪来源。
4.养成规律的如厕习惯
每天定时坐在马桶上,即使没有强烈的便意,也可逐步建立排便反射。一般建议早晨起床后或早餐后尝试排便,因为此时胃结肠反射较为活跃。
5.增加运动量
运动可以刺激肠道活动,尤其是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或骑自行车。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
6.借助温热饮品
清晨空腹饮用一杯温水或温热的茶可能激发胃肠道反应,帮助形成便意。
7.注意蹲便姿势
采用类似蹲姿的坐便方式(可在脚下垫一个小凳子),能缓解直肠的弯曲,利于粪便排出。
8.必要时使用辅助方法
长期便秘或急需快速排便者,可考虑使用开塞露或甘油栓剂,但不建议频繁依赖。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长期便秘可能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或某些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如果排便问题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