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化癌手术应从何处切割

刘宇飞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低分化癌手术切割范围应根据肿瘤的具体位置、分期以及患者的整体情况来决定,通常需要扩大切除范围以确保清除肿瘤并降低复发风险。

1.明确肿瘤边界:低分化癌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浸润性,易于扩散,因此在手术中应尽可能避开仅限于“肉眼可见”的肿瘤区域,而是依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如CT、MRI或PET-CT)及术中快速病理检测结果,确定切除范围。

2.切缘安全距离:对于低分化癌,建议切缘安全距离至少达到5厘米,以最大程度减少残留癌细胞。对于某些特殊部位癌症,如胃癌或结直肠癌,根据国际指南,切缘距离可能需进一步调整。

3.淋巴结清扫:由于低分化癌容易通过淋巴系统转移,手术时常规需要进行区域淋巴结清扫。在实际操作中,清扫范围通常包括第一站淋巴结,并根据分期扩展至第二甚至第三站。

4.脏器联合切除:若肿瘤已侵犯邻近组织或器官,例如胰腺癌扩散至十二指肠或肺癌累及胸膜,应进行相关受累结构的联合切除,以保证根治性。

5.特殊解剖部位考虑:在处理头颈部低分化癌时,由于周围神经血管的复杂性,可能需要结合术中导航技术。在盆腔等狭窄区域,使用微创或机器人辅助手术可以提高精确性。

低分化癌的手术切除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同时配合术后综合治疗,如放疗或化疗,以进一步控制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