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心房性早搏:
特点:P波形态异常,可能倒置或变宽,但QRS波群通常正常。
发生时间:P波提前出现,与之前心跳的R-R间期不等距。
临床意义:多为良性,可由情绪压力、咖啡因摄入或药物引起。
2.心室性早搏:
特点:QRS波形宽大畸形,时间超过0.12秒,且无前导的P波。
补偿间期:通常可见完全补偿间期,即早搏后的下一次正常心跳与上一正常心跳间隔相等。
临床意义:可能提示心脏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也可见于健康个体。
3.交界性早搏:
特点:P波消失或出现在QRS波群后方,QRS波形正常。
起源:来自房室结区,分布于心房和心室之间。
临床意义:少见,多为偶发性,不一定需要治疗。
4.心电图定位辅助工具:
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一天内早搏的频率和分布情况。
电生理检查:在某些复杂病例中,通过导管介入来进一步明确病灶位置。
5.其他症状学参考:
如果伴有胸痛、头晕或晕厥,提示可能存在潜在的心脏疾病,应及时就医评估。
症状轻微、不伴随器质性心脏病特征者,早搏多数为良性。
出现早搏时,应根据症状轻重和发作规律选择是否进一步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