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痔疮:这是导致大便时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痔疮是指直肠下端和肛门周围静脉扩张形成的肿块。根据统计,约有50%的人在生活中的某个阶段会受到痔疮困扰。痔疮在排便时由于摩擦和压力容易破裂,从而导致出血。
2.肛裂:这是一种由于肛门周围皮肤撕裂引起的情况。肛裂会导致剧烈的疼痛和鲜红色的出血。通常,大便过硬或过于用力排便可能导致皮肤撕裂并出血。数据显示,肛裂发生率在一般人群中为6-15%。
3.其他肛门直肠病变:包括肛瘘、直肠息肉、结肠炎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大便时出血,但相对较为少见。这些病变可能需要通过内窥镜检查等方法确诊。
4.活动和饮食:白天活动量大以及进食不同类型的食物可以影响肠道蠕动和大便的性质,晚上休息时肠道活动减缓,可能减少刺激,流血情况随之减轻。
在遇到大便后滴血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或忽略潜在的严重问题。合理膳食、保持良好排便习惯及适当运动对预防此类问题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