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背景与目的:大便常规检查通过分析粪便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显微镜下的细胞和寄生虫,以检测消化道疾病。常用于筛查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和消化不良。
2.检查项目:
外观:记录粪便的颜色、形状、气味和质地。正常情况下,粪便应为棕黄色,呈软但成形状。
隐血试验:检测是否存在微量的血液,提示可能有消化道出血。
白细胞: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白细胞,可能指示肠道炎症或感染。
脂肪球:检查粪便中脂肪含量,有助于诊断吸收不良综合征。
寄生虫及卵:检测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等。
3.结果解析:
异常颜色如黑色或鲜红色可能指示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出血。
隐血阳性通常提示需要进一步进行内窥镜检查以确定出血来源。
白细胞增多可能与细菌性痢疾或炎症性肠病相关。
脂肪球含量增加可能表明胰腺功能障碍或胃肠道吸收问题。
寄生虫及卵阳性则提示寄生虫感染,需要针对性治疗。
大便常规检查能够提供有关消化道健康的重要信息,但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才能做出全面的诊断。对于消化不良、腹泻、便血或长期腹痛等症状者,应考虑进行大便常规检查以辅助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