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 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密度差异:脑出血通常表现为高密度影像区域,其密度多达60-80Hounsfield单位。相比之下,钙化的密度明显更高,通常超过100HU,能够在CT图像上显现为非常亮的白色区域。
2.时间演变:脑出血的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急性期出血呈高密度影像,而亚急性期(3-7天后)开始变得等密度甚至低密度。慢性期(数周后),可能出现囊性改变或液化。而钙化则是稳定的,没有随着时间而密度改变的特征。
3.分布和形态:脑出血通常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并可能扩散到邻近的脑组织;它常见于颅内的不同部位,如脑实质、脑膜或脑室系统。而钙化则多呈现规则的形状,例如球形或环状,并且通常发生在特定解剖结构,如硬脑膜、松果体、脉络丛等等。
4.临床背景:临床症状和病史也对区分脑出血与钙化有帮助。脑出血通常伴随有急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突发性头痛、意识改变等。而钙化在许多情况下是无症状的,可以在常规检查时偶然发现。
通过这些关键特征,医生可以在CT影像中有效区分脑出血与钙化,针对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医学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