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核磁共振检查识别脑梗和脱髓鞘

2025-07-1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胡秀秀 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工具,可以帮助识别脑梗塞和脱髓鞘疾病。通过了解不同病变在MRI图像中的表现,可以有效地区分这两种病理状态。

1.脑梗塞:脑梗塞在核磁共振成像中通常表现为局部信号异常。急性脑梗塞在弥散加权成像上显示高信号,而在表观扩散系数图像上显示低信号,这种组合被称为“DWI-ADC错配”。在T2加权成像中,脑梗塞区域可能存在高信号改变,但这种变化通常出现在发病后的24小时或更长时间。脑梗塞还可能伴随脑组织肿胀和占位效应。

2.脱髓鞘疾病:脱髓鞘病变如多发性硬化在MRI上表现为典型的白质病变。这些病变在T2加权成像及FLAIR序列上通常为高信号,且常呈现椭圆形或卵圆形,并沿着侧脑室的周围分布。在增强扫描(如使用造影剂)中,这些病变可能显示环状强化,提示活动性炎症过程。

正确识别脑梗塞与脱髓鞘病变对于治疗决策至关重要。脑梗塞需要迅速处理以恢复血流,而脱髓鞘病变则可能需要免疫调节疗法。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应根据临床症状、病史和影像特征综合判断,以达到准确诊断的目的。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