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抗生素:某些抗生素会打乱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导致腹泻。这种情况被称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通常发生在抗生素治疗的早期阶段。
2.化疗药物:用于癌症治疗的化疗药物会损伤胃肠道黏膜,从而加快肠蠕动并导致腹泻。化疗过程中腹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患者可能在治疗开始后的数天内出现腹泻症状。
3.泻药:泻药旨在促进排便,加速肠道运动。常用于治疗便秘,泻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非常迅速地引发腹泻,有时在使用后数小时内就会产生效果。
4.糖尿病药物:某些糖尿病药物,如二甲双胍,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包括腹泻。这种副作用通常在开始服药后的几周内出现。
5.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NSAIDs可能导致胃肠道问题,包括腹泻。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影响肠道功能。
6.胆汁酸结合剂:用于降低胆固醇的一些药物可能影响脂肪吸收,引起腹泻。通常情况下,这类药物引发的腹泻是一种慢性过程。
不同药物引发腹泻的机制各异,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注意监控身体反应以调整用药方案。同时,咨询医务人员以获得针对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