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畸胎瘤的类型:根据位置和生物学特性,常见于骶尾部、卵巢、睾丸以及纵隔等区域,可以分为良性(成熟)和恶性(未成熟)。婴幼儿中最常见的是骶尾部畸胎瘤,大约占新生儿肿瘤的40%。
2.诊断方法:通过产前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较大的畸胎瘤,并了解其位置和大小。出生后,可通过磁共振成像或CT进一步明确肿瘤的性质、范围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也有助于评估是否存在恶性倾向。
3.治疗原则: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尽早实施手术切除。对于边界清晰且无恶性表现的成熟性畸胎瘤,手术效果通常较好。若病理检查提示未成熟性畸胎瘤,可能需要结合化疗以预防复发或控制残余病灶。
4.手术时机:若肿瘤体积较大并引起压迫症状,可考虑在新生儿阶段尽早手术;若肿瘤相对稳定且无明显压迫,可择期手术以降低围手术期风险。
5.恶性变风险: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恶性变,尤其是未成熟性畸胎瘤。定期随访检查非常重要,包括影像学监测和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复发或进展。
术后应密切监测恢复情况,定期随访评估复发或恶性转化的可能性,必要时接受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