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组织学特征:
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此类肿瘤以细胞高度异质性为特征,肿瘤细胞大小和形态多变,常见多核巨细胞和奇异的核分裂象。组织结构常呈现杂乱无章的排列。
梭形横纹肌肉瘤:此类肿瘤主要由纺锤形细胞组成,这些细胞通常成束状或漩涡状排列,较为均匀一致。核分裂象可以增多,但整体上比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更规则。
2.临床表现:
多形性横纹肌肉瘤:一般发生在成年人中,常见于四肢、躯干和腹膜后部位。该肿瘤生长迅速,侵袭性强,易于复发和转移。
梭形横纹肌肉瘤:这一类型更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常发生在头颈部、泌尿生殖系统及四肢。其临床行为可变,从低度到高度恶性不等。
3.治疗和预后:
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治疗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但由于其侵袭性强,预后往往较差。
梭形横纹肌肉瘤:治疗策略通常类似,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由于其潜在的低恶性可能性,有些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
4.免疫组化标记:
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常表达肌源性标记如肌动蛋白、肌球蛋白重链等。
梭形横纹肌肉瘤:同样会表达肌源性标记,但还可能表现出其他特异性标记,依据具体亚型而定。
了解并区分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和梭形横纹肌肉瘤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两者在组织学特征、临床表现和预后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在诊断和治疗时,应结合病理特征、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进行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