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心肌梗死的诊断往往依赖于心脏标志物的检测。最常用的心脏标志物是肌钙蛋白,其在心梗发作后3-4小时开始升高,10-24小时达到峰值,并可持续7-10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也是一种重要指标,在心梗后4-6小时升高,18-24小时达到峰值,48-72小时恢复正常。
2.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也可能升高,前者在心梗后24-48小时升高,48-72小时达到峰值,5-10天恢复;后者通常在发生心梗后8-12小时升高,24-36小时达到峰值,4-5天内恢复。
3.处理策略应包括急性期的再灌注治疗,如溶栓疗法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这些措施应尽快实施以恢复心肌供血,减少损伤。
4.同时,应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以稳定病情和预防并发症。
5.严重情况下,若出现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则需要相应的抢救和支持治疗,如电除颤、使用强心药物或机械辅助装置。
了解和及时处理心梗时血液指标的异常对预防严重后果至关重要,综合治疗策略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