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钟爱 主任医师
南京市中医院 老年科
1.感染因素: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肠道感染常导致水样便。例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和某些细菌如沙门氏菌、志贺菌等都可致急性胃肠炎,伴随腹泻和水样便。
2.饮食因素:突然改变饮食习惯,如高纤维饮食或刺激性食物摄入过多,可能导致短期内肠道负担加重,引发水样便。乳糖不耐受也会因乳糖摄入导致类似症状。
3.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炎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及胰腺炎等疾病均可能引起长期腹泻或水样便。
4.药物影响:一些药物如抗生素可能扰乱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腹泻和水样便发生。
5.吸收不良:如小肠吸收不良症候群,会因营养物质未被有效吸收,导致排泄增多且呈水样。
针对上述情况,若水样便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脱水或贫血,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与治疗,尽早明确病因并对症处理以恢复正常肠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