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肿瘤切除术后如何处理感染

2025-06-04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燕文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胃部肿瘤切除术后感染的处理需要结合抗感染治疗、伤口护理、营养支持和体征监测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1.抗感染治疗:

(1)抗生素使用:根据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通常在术后早期预防性给予广谱抗生素。在具体用药时需参考患者感染部位和细菌种类,如革兰氏阳性菌或阴性菌。

(2)调整方案:若感染症状持续,应重新评估抗生素选择,可通过血液、伤口分泌物或引流液培养结果优化治疗策略。

(3)疗程控制:抗生素疗程一般维持5-7天,严重感染病例可延长,根据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动态调整。

2.伤口及引流护理:

(1)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有无红肿、渗液或脓性分泌物。

(2)腹腔引流装置应保持通畅,定期检查引流液性状、颜色和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若出现切口感染,可能需切开引流,避免局部积液恶化感染。

3.营养支持:

(1)胃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可能因胃容量减少或者消化能力减弱,影响营养吸收。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和免疫恢复。

(2)对于重症感染或进食困难者,可通过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能量,必要时使用肠外营养支持。

(3)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改善循环状态,促进代谢废物排出。

4.全身及局部感染监测:

(1)定期测量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警惕全身性感染迹象如寒战、高热或休克。

(2)检测血液炎性指标,如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C反应蛋白水平,动态评估感染是否得到控制。

(3)注意术后并发症如腹膜炎、脓毒血症等,一旦发生需迅速采取干预措施。

术后感染的处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早期发现和科学干预至关重要,各环节的密切配合能够降低感染风险,促进恢复。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