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重新评估病因:
应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常见原因包括肝细胞损伤(如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损伤)、胆道阻塞(如胆结石或胆管肿瘤)以及溶血性疾病等。
2.实验室检查:
完整的肝功能测定,包括总胆红素、直接和间接胆红素、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以评估肝脏功能及胆道情况。
血常规检查可帮助识别溶血性疾病。
其他特异性检查,如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筛查、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等。
3.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CT或MRI,可用于评估肝胆系统结构异常,如胆管阻塞或肝脏病变。
4.针对性治疗:
若发现有胆道阻塞,可考虑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以减缓阻塞。
针对药物性肝损伤,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溶血性贫血的情况,需要确定病因并给予相应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
5.支持性治疗:
包括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以及营养支持。
适当使用保肝药物,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及时且精确的病因诊断是处理胆红素升高的关键。根据具体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能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