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肠道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可导致腹痛和腹泻,这种情况下的痛感可能持续,即使已经排便。常见的感染源包括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
2.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炎症性肠病,会导致腹部疼痛、腹泻和其他消化系统症状。这类疾病通常伴随长时间的病程,腹痛在排便后仍可能存在。
3.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常表现为腹痛、腹胀和排便习惯改变。虽然排便可能暂时缓解痛感,但一些患者在排便后仍感到不适。
4.肛门疾病:痔疮和肛裂是常见的肛门疾病,可能导致疼痛,在排便后尤为明显。痔疮可伴随出血,而肛裂则常导致尖锐的疼痛。
5.饮食因素:摄入刺激性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可能导致肚子疼,例如过量的咖啡因、酒精或辛辣食物。
对于任何持续或严重的腹痛,应寻求医疗帮助,以排除潜在的严重疾病。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如减少高脂、高糖食品的摄入,增加纤维素摄入可以改善部分症状,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消化系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