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肿瘤手术造瘘可能引发哪些状况

刘燕文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直肠肿瘤手术后的造瘘可能引发一些常见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包括但不限于皮肤问题、感染风险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1.皮肤并发症:

由于造瘘口周围皮肤直接与排泄物接触,可能导致皮肤刺激、红肿或糜烂。根据统计,约20%至5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问题。

排泄物中的消化酶对皮肤有一定腐蚀性,尤其是回肠造瘘患者,由于排泄物呈液体状,对皮肤的影响更大。

2.感染风险增加:

造瘘口的开放环境容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若护理不当可能引发局部感染。感染率在造瘘患者中约为10%至15%。

感染可能表现为造瘘口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有时可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

3.肠功能改变:

手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胀、便秘或腹泻等肠功能紊乱情况。这种状况通常与饮食习惯、术后肠道适应能力相关。

排便频率和排泄物状态因造瘘类型不同而异,如结肠造瘘一般产生成形粪便,而回肠造瘘则更多是液体排泄物。

4.心理压力和社交影响:

长期依赖造瘘袋可能导致患者自信心下降,甚至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研究显示,超过30%的患者在术后初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

社交活动减少也是常见现象,患者可能担忧异味、渗漏等问题,从而主动减低社交频率。

5.营养吸收障碍:

尤其是回肠造瘘患者,由于小肠部分功能被绕过,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或维生素B12缺乏。部分患者需要额外的补充治疗。

6.造瘘口并发症:

包括造瘘口狭窄、脱垂或疝气等机械性问题。造瘘患者中,这类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约为5%至25%,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手术调整或非手术干预。

术后定期随访、科学护理以及心理支持对于降低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同时注意合理饮食与卫生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