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细菌感染:大肠杆菌O157:H7是导致小儿溶血尿毒综合征的主要致病菌。此菌会产生志贺样毒素,引起肾脏血管内皮损伤和微血栓形成。
2.病毒感染:有些情况下,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也可能与该综合征的发生相关。
3.遗传因素:部分患者由于补体系统的基因突变而易感,导致补体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增加罹患风险。
4.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免疫介导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能与该综合征的发作相关。
5.环境因素:在某些情况下,饮用未经过适当处理的水源或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小儿溶血尿毒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早识别和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和长期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在流行期间,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安全可以有效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