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假膜性肠炎

2025-07-26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王晶敏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假膜性肠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以及一系列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假膜性肠炎通常由抗生素使用后引起,主要是由于艰难梭菌感染导致。

1.临床表现:假膜性肠炎患者通常表现为严重的腹泻、腹痛、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症状的出现时间通常是在使用抗生素后的5至10天内,但也可能在停止抗生素治疗后数周出现。

2.粪便检测:检测粪便中艰难梭菌及其毒素是确诊假膜性肠炎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和B。

聚合酶链反应:能够检测艰难梭菌基因组中与毒素相关的基因,是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方法。

3.结肠镜检查: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假膜性肠炎特有的假膜样病变,即黄色或白色斑块覆盖在结肠黏膜上。这种检查虽然侵入性较强,但在必要时可提供直接证据。

4.影像学检查:腹部X射线或CT扫描可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排除其他潜在并发症,例如肠穿孔或中毒性巨结肠。

5.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是一个常见但非特异性的指标,有助于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

在评估假膜性肠炎时,需要结合患者的抗生素使用历史、临床症状和上述检查结果做出综合判断。尽早诊断和治疗可降低病情恶化风险,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