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正常情况:小便的黄色主要来源于尿胆原,它是人体正常代谢的产物。水分摄入不足时,尿液会因浓缩而变得更黄。这种情况通常无需担忧,只需增加饮水量即可改善。
2.脱水:长时间未饮水、剧烈运动后体液丢失、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等都可能导致尿液颜色加深。这是由于身体试图保存水分,使尿液中的代谢废物更为集中。
3.饮食影响:吃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或某些食品添加剂可能使尿液颜色变深。维生素B族补充剂特别是维生素B2,也常引起尿液呈亮黄色,属于正常现象。
4.药物作用:某些药物如利福平、维生素类补充剂或化疗药物可能造成尿液颜色改变。这种变化是药物代谢后的自然结果,一般无害,但若伴有其他不适则需咨询医生。
5.疾病因素:如果尿液颜色明显深黄甚至呈棕黄色,可能提示肝脏或胆囊功能异常,如肝炎、阻塞性黄疸等,因这些疾病会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并排泄到尿液中。如果伴随疲倦、皮肤和眼白发黄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6.感染可能:泌尿系统感染有时也会导致尿液颜色变化,同时还可能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如果存在类似表现,应尽早检查尿液以明确病因。
保持良好的饮水习惯,每日保证1.5-2升的水分摄入,可帮助稀释尿液,避免因脱水导致颜色加深。如果尿液持续性颜色异常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