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遗传因素:一些青少年可能因为家族遗传而更容易出现低血压。这种情况下,低血压通常伴随其他家庭成员的类似症状。
2.生长发育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处于快速生长的阶段,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导致血压暂时性降低。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3.营养不良或饮食不当:缺乏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铁和维生素B12,可能影响血压。尤其是青少年若进行节食或偏食,更易出现低血压。
4.脱水:摄入不足的液体或过度排汗未能及时补充,会减少血容量,从而导致低血压。
5.运动过度:剧烈运动后血管扩张、心率增快,短暂的低血压可能发生。休息调整一般能够改善这种情况。
6.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心脏病、内分泌问题(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可能导致低血压。
7.药物副作用:服用某些药物,例如抗抑郁药物或利尿剂,有可能引发低血压。
青少年若长期或频繁出现低血压症状,如头晕、晕厥或疲劳,应咨询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必要检查,以确定潜在原因并采取适当措施。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均衡营养和适度锻炼有助于维护健康稳定的血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