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定义:肠化生是指胃黏膜的上皮细胞转变为类似肠道上皮细胞的过程。这通常是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下发生的,可以被视为一种适应性反应。
2.分类:
完全性肠化生:此类型的肠化生是指胃黏膜细胞完全转化为类似小肠的吸收细胞,具有刷状缘和分泌酶的特征。这是一种相对温和的改变,一般认为不会直接进展为癌症。
不完全性肠化生:此类型则表现为胃黏膜细胞部分具备大肠细胞的特征,如杯状细胞增加和分泌硫酸粘蛋白等。研究表明,不完全性肠化生更容易在癌变过程中起作用,因此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控。
3.流行病学:肠化生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与年龄、感染幽门螺杆菌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有所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诱发肠化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4.临床意义:肠化生本身不是癌,但它可能是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中间阶段。不完全性肠化生尤其需要引起注意,因为其存在更高的恶变风险。
5.管理建议:对于确诊有肠化生的患者,建议定期复查胃镜以早期发现可能的病变。与此同时,根除幽门螺杆菌、调整饮食习惯及戒烟限酒等措施有助于降低进一步发展的风险。
了解不同类型的肠化生有助于评估胃癌的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