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正常的生理变化
随着年龄增长,膀胱容量会减小,通常从成人的约400-600毫升减少到老年的250-300毫升左右。老年人对尿意的敏感性增加,夜间肾脏排尿功能增强,导致夜尿次数增加。如果小便频率在一天8次以下,并无其他不适症状,这可能是正常现象。
2.疾病因素
泌尿系统感染: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容易患尿路感染。感染可引起尿频、尿急或排尿时疼痛等症状。
前列腺增生:中老年男性常见问题,前列腺体积增大压迫尿道,使得膀胱无法完全排空,从而导致尿频。
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肌肉异常兴奋,会引起突然且强烈的尿意,伴随尿频和夜尿增多。
糖尿病:血糖水平升高会导致尿液增多,进而表现为尿频,尤其是伴有口渴和消瘦时需警惕。
3.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摄取过多液体,包括咖啡因饮料、酒精等利尿物质,可能会增加排尿频率。
夜间饮水过多也是夜尿频繁的重要原因。建议睡前2小时内避免大量饮水。
4.心理及神经因素
一些老年人因焦虑、紧张等情绪问题会出现尿频现象。
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中风等也可能影响膀胱控制能力。
5.检查与治疗建议
建议就医进行尿常规检查,以排除感染和其他病理性原因。
男性可以通过超声评估前列腺状态,女性可排查是否存在压力性尿失禁。
若怀疑糖尿病,应进行血糖检测。
对于膀胱过度活动症,可以考虑药物治疗或行为干预,例如膀胱训练。
老年人如发现小便频繁伴随排尿困难、尿液颜色异常或腰腹部疼痛,应尽早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潜在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