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便于术中药物管理
手术期间常需要快速输注麻醉药物、抗生素或其他紧急药物,颈内静脉置管能够提供更大的血流量,比外周静脉输液更安全高效。若出现突发性低血压等情况,中心静脉通路可以快速补充大量液体以维持循环稳定。
2.监测中心静脉压
在肿瘤手术中,特别是伴有潜在心功能不全或容量波动风险的患者,通过颈内静脉置管可以实时监测中心静脉压,从而指导液体管理,帮助评估患者的血容量状态和心功能。
3.减少长期输液损伤
肠癌患者术后通常需要接受化疗或高浓度营养制剂输注,这些药物易对外周静脉造成刺激,引起疼痛、炎症甚至血管硬化。通过中心静脉通路,药物可以直接稀释在大血管内,减轻局部刺激作用。
4.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
采用超声引导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大约能提升至95%以上,同时可减少误穿动脉、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5.便于多次用药及检验
术后患者可能需要频繁采血检查或反复输注抗生素、镇痛药以及营养液。中心静脉置管可以避免多次外周静脉穿刺带来的疼痛和感染风险,且使用更为高效和舒适。
术前建立颈内静脉通路是综合考虑患者临床需求、安全性与治疗效率的一种重要措施,有助于提高围手术期管理水平。需要注意在操作前充分评估患者凝血功能、解剖结构及感染风险,术后则需严格维护置管清洁度,定期冲洗管道以防止堵塞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