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 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肠道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是常见原因之一。例如,诺如病毒、大肠杆菌和志贺菌等感染均可导致急性水样腹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受到这些病原体影响。
2.饮食问题:饮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用变质食品也容易引发腹泻。乳糖不耐受者摄入乳制品后,因无法有效分解乳糖而出现腹泻现象。统计显示,全球约65%成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
3.药物副作用:某些抗生素和化疗药物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从而引发腹泻。临床数据显示,大约20%的患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期间会经历腹泻。
4.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肠易激综合征。这些疾病通常伴随长期腹泻、体重减轻和全身乏力等症状。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球约有0.5%-1%人口患有炎症性肠病。
5.吸收障碍综合征:如小肠绒毛萎缩导致的营养吸收障碍,也可导致严重腹泻。相关调查发现,此类疾病发病率在部分地区较高,例如印度部分农村地区。
由于持续腹泻可能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建议尽早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并确保饮用水安全,对预防腹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