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两种疾病都可能导致大便中出现过多的黏液。这些疾病还可能伴随腹痛、腹泻或便血等症状。
2.肠道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可以引起肠道炎症,从而导致大便中出现黏液。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弯曲菌。
3.肠易激综合征:这是另一种与大便中黏液相关的常见问题。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会导致腹痛、腹泻或便秘,并且大便中可能出现黏液。
4.饮食因素:某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肠道,增加黏液的分泌。高脂肪或辛辣食物在一些人群中可能引发这种情况。
5.过敏或不耐受:对特定食物的过敏反应或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也可能导致大便中含有黏液。
6.肠道息肉或癌症:较少见的情况下,肠道中的息肉或恶性肿瘤也可能引起黏液分泌增加。
观察大便中的异常变化是了解自身健康状态的重要方式之一。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发生或伴随其他症状,如严重腹痛、体重减轻或者便血,建议寻求专业医疗意见进行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