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发生率:室性早搏在普通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压力大、疲劳、摄入过多咖啡因或酒精时。研究表明,大约40%至75%的健康成年人在24小时内会出现偶发的室性早搏。
2.性质与类型:室性早搏分为单发和成对几种形式。通常,单发的室性早搏较为良性,但如果呈现成对或更复杂的形式如短阵室速,可能表明潜在的心脏疾病。
3.引起原因:除了生活方式因素,某些药物、代谢失衡、电解质紊乱及基础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均可引发室性早搏。
4.临床表现:频发的室性早搏可导致心悸、心率不齐等症状,但多数人没有明显的不适。部分患者可能体验到胸闷或眩晕,尤其当早搏频率较高时。
5.检查与诊断:心电图是室性早搏的主要诊断工具。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帮助评估早搏的频率、性质和可能的触发因素。
6.治疗与管理:对于无症状且无基础心脏病的患者,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若有症状或合并心脏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包括药物调控或介入治疗。
虽然正常人可能会出现频发的室性早搏,但其背后可能隐藏的风险因素需认真评估。确保规律体检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