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肠道蠕动异常:肠炎会引起肠道的炎症反应,这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功能的改变。肠道的蠕动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影响粪便的水分含量和形状,从而形成球状粪便。
2.水分吸收不均:肠道炎症可能影响结肠对水分的吸收,使得部分粪便由于水分被吸收较多而变得干硬,排出时呈球状。
3.纤维摄入不足:饮食中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也可能导致粪便干燥,纤维有助于保持粪便的水分含量和体积。纤维摄入不足可能加重肠道问题,导致球状便。
4.肠道菌群失调:肠炎常伴随肠道菌群失调,正常细菌减少、病原菌增多,这种变化可能影响消化和吸收过程,从而改变粪便的性状。
5.药物影响:某些治疗肠炎的药物,如抗生素,可能通过影响肠道环境或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影响粪便的形成。
若出现肠炎症状并伴随异常排便,应及时就医,以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水分摄入可帮助改善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