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通过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耗氧量来控制心律失常。常用于房颤、房扑等情况。患者通常从低剂量开始服用,以减少副作用风险。
2.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主要用于减缓心房颤动引起的快速心室反应。此类药物不适用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心律失常,如预激综合征。
3.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等,这些药物直接作用于心脏电活动以稳定心律。虽然能有效控制大多数类型的心律失常,但需密切监测其潜在副作用如肝损害、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4.抗凝药物:对于伴有房颤的患者,可能会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以防止血栓形成和中风。
5.电解质补充:某些心律失常与电解质如钾、镁水平紊乱相关,通过补充这些电解质可以帮助恢复正常心律。
药物选择必须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并且需要定期随访评估疗效及副作用。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药物治疗,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吸烟及过量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