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作用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他汀类药物通常能将LDL-C水平降低30%-50%。
2.PCSK9抑制剂:这是一种生物制剂,通过抑制PCSK9蛋白的活性来增加肝细胞表面LDL受体的数量,提高LDL-C的清除率。常用的PCSK9抑制剂有阿利西尤单抗和依洛尤单抗。在一些研究中,这类药物可使LDL-C进一步降低60%以上。
3.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来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冠状动脉栓塞事件。对某些患者而言,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等新型P2Y12抑制剂可能被用作替代或补充治疗方案。
合理使用这些药物可以有效管理冠状动脉硬化,但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精准治疗和监控,由专业医师指导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