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监测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进行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2.影像学检查:腹部X光或CT扫描可能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如新的梗阻、肠漏或脓肿等。
3.感染源定位:通过血液培养、尿液分析、伤口分泌物培养等方法寻找潜在的感染源。
4.抗生素治疗:在没有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经验性选择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根据培养结果调整用药。
5.外科干预:如果影像学检查显示存在需手术处理的病变,例如脓肿或肠漏,可能需要再次手术。
6.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以及必要时氧疗和其他对症处理。
持续的发热可能意味着术后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以防止病情恶化。这一情况要求医护人员高度警惕,并采取多学科协作方式进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