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影响结肠和直肠的内层,引发肠道黏膜的持续炎症和溃疡。其症状可能包括腹痛、腹泻(有时带血)、体重下降以及疲劳等。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在一些人群中,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35至100人。
2.痔疮则是由于肛门及直肠下部静脉压力增大导致的常见问题,特别是在便秘、久坐或怀孕期间,更多是局部的血管问题。其主要症状包括肛门疼痛、瘙痒、出血以及排便时的困难。痔疮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较高,成人中的发病率可达50%以上。
尽管二者都会导致直肠区域的不适,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两者的症状可能会同时出现,但它们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截然不同。针对溃疡性结肠炎,通常使用药物控制炎症,如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免疫调节剂或生物制剂。而痔疮的治疗则多以改善生活方式和局部治疗为主,如增加纤维摄入、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两种疾病并无直接关联,但如同时存在,应分别就医并接受相应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