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排便习惯改变
出现持续超过数周的腹泻、便秘,或者两者交替的情况。
大便形状变细或呈铅笔状可能提示肠腔狭窄。
2.便血及大便颜色异常
便中带血是常见表现之一,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也可能仅在化验中发现隐血阳性。
长期黑色大便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右半结肠病变。
3.腹痛与腹胀
持续性的腹部不适,包括痉挛样疼痛或钝痛,可能提示肿瘤导致部分肠梗阻。
腹胀感通常发生于病程较长时,可能与肠内容物排空受阻有关。
4.体重下降及贫血症状
短期内出现无法解释的体重显著下降,通常是恶性肿瘤代谢增加的表现。
慢性失血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等。
5.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会有低热、食欲减退等全身反应。
晚期患者可能伴随明显虚弱甚至发热,提示疾病进展或继发感染。
6.既往家族史和既往病史
如果有直系亲属患结直肠癌、息肉病或其他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其风险会显著升高。
曾经患有慢性炎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应关注其病程中的变化。
7.影像学与辅助检查记录
肠镜检查可能发现肠道内异常增生或占位性病变,并通过活检确诊。
CT、MRI或PET-CT用于评估肿瘤的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
血液CEA(癌胚抗原)水平升高可作为辅助诊断和监测手段,但并非特异性指标。
如果上述症状或体征持续存在或进行性加重,需尽快进行专业检查以明确原因,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