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结构性改变:房颤通常与心房的结构性改变有关,例如纤维化、心肌肥厚以及腔隙扩大。这些改变会导致心房电活动的异质性,从而促使房颤的发生。
2.电生理特性改变:在房颤期间,心房的电生理性质发生变化,包括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和复极超前。这些变化可能由于离子通道功能的改变,如钾通道的过度活化,导致心房内多个电激动波的形成和传播不一致。
3.自主神经系统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尤其是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异常活动可诱发或维持房颤。交感神经刺激可以增加心率和心肌的兴奋性,而迷走神经则通过降低心率和改变传导性影响房颤的持续性。
4.炎症及代谢因素: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被认为是房颤的重要机制之一。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及代谢紊乱可以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并引起电生理和结构的变化。
5.遗传因素:某些房颤病例具有遗传倾向,特定基因变异可能影响心脏的结构和电生理特性,使得个体更易发生房颤。
房颤的产生机理是多方面的,涉及心房的结构、电生理、神经调控、炎症及遗传等因素。这些机制共同作用导致心房的电活动紊乱和房颤的持续存在。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