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病史及临床表现:患者多表现为长期反复的腹痛,常在进食后加重,并伴有体重下降、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状。详细的病史调查对于判断是否存在与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吸烟等)非常重要。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能显示贫血或炎症标志物升高。可进行乳酸水平检测,因为小肠缺血时乳酸水平可能会升高。
3.影像学检查:
CT血管造影:可以帮助评估肠系膜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阻塞,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
磁共振血管造影:提供类似于CTA的血管成像信息,但避免了X射线暴露。
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观察肠系膜血流情况。
4.内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肠道黏膜的变化,如溃疡、出血或坏死。通过活检可以获得病理组织以进一步证实诊断。
5.其他功能性检查:如肠系膜血流的评估测试,通过测量餐后肠系膜血流的变化来诊断缺血性改变。
通过以上方法综合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慢性缺血性小肠炎。在确诊过程中,应与其他消化道疾病进行鉴别,以保证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慢性缺血性小肠炎若不及时诊治,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早期识别和管理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