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中药物不能停用的含义是什么

杨宁 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乙肝治疗中“药物不能停用”的含义是指,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不可随意或擅自停止服用抗病毒药物。这种要求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病毒反弹和肝脏损伤的加重。

1.乙型肝炎病毒的特性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其基因以环状形式存在于感染的肝细胞中,形成一种称为共价闭合环状DNA的结构。这种结构具有很强的复制能力,即使病毒水平被抑制到检测不到,cccDNA依然可能潜伏在体内。一旦抗病毒药物停止使用,病毒可能快速复发并导致病情恶化。

2.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如核苷类药物(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主要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发挥作用,但无法清除病毒。长期规范使用这些药物可以持续抑制病毒活动,降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以及肝癌发生的风险。一旦停药,病毒复制失控,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甚至肝衰竭。

3.停药可能带来的风险

病毒反弹: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停用抗病毒药物后,乙肝病毒的载量可能快速上升,甚至达到治疗前水平。

肝功能损害:由于免疫系统重新识别并攻击感染的肝细胞,可能导致严重的肝炎反应,甚至肝衰竭。

耐药问题:不规律用药或擅自停药可能增加耐药病毒株产生的风险,进一步削弱治疗效果。

4.科学指导下停药的条件

乙肝治疗中,停药需要严格满足一定条件,如HBeAg转阴、抗-HBe阳转,以及持续多次检测确认HBVDNA水平不可测,同时需有正常的肝功能指标和经影像学确认无肝硬化等。即便如此,也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实施,避免突然停药引发危险。

在乙肝治疗中,抗病毒药物的持续使用是长期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嘱,切勿擅自停药,以免导致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