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冬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痔疮:这是引起肛门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尤其是在排便时。痔疮是直肠和肛门部位静脉的扩张和炎症。数据显示,大约50%的成年人在生活中的某个阶段会经历痔疮。此类出血通常伴随疼痛,并且血液颜色鲜红。
2.肛裂:肛裂是肛门皮肤的小裂口,通常由于硬便或频繁腹泻引起。肛裂导致的出血量不大,但可伴有剧烈的疼痛和烧灼感。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类型的出血呈鲜红色。
3.结直肠息肉或癌症:息肉是直肠或结肠内壁的异常生长,有些可能会发展为癌症。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疾病进展,排便时可能出现无痛性出血。定期筛查非常重要,以帮助及早发现和治疗。
4.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些慢性疾病会导致肠道不同部位的炎症,症状之一是血便,同时可能伴有腹泻、腹痛和体重减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IBD在欧美地区的患病率较高。
肛门出血应引起重视,尤其是大量出血或伴随其他症状如贫血和不可解释的体重减轻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内窥镜检查等手段确定出血原因,进而给予适当的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规律的排便习惯有助于预防某些导致肛门出血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