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病理性质:胃黄色瘤是一种由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后形成的局限性黄色结节病变,常见于胃粘膜和粘膜下层,直径一般在几毫米至1厘米之间。其主要成分包括丰富的泡沫状巨噬细胞、纤维组织增生及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2.临床表现:多数胃黄色瘤患者无任何症状,仅在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某些情况下,可能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其他胃部疾病合并存在,但这些共存情况不意味着它有恶性倾向。
3.与癌变的关系:根据目前的研究证据,胃黄色瘤本身并不会恶变,且未发现其与胃癌发生有明确因果关系。胃黄色瘤可能作为一种提示信号,引导医生关注潜在的胃部基础疾病,例如胃黏膜长期炎症等。
4.诊断与处理:胃黄色瘤通常通过胃镜配合活检确诊。如果胃镜显示的病变较小且没有其他异常,多数情况下仅需定期复查,无需特殊治疗。当胃黄色瘤较大或伴随其他病变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进一步干预措施。
尽管胃黄色瘤不是癌前病变,但结合个人病史和危险因素,定期进行胃镜随访有助于监测胃部健康状态。保持健康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也是预防胃部疾病的重要措施。